网站首页中心动态 :民生档案惠及民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生档案采访三实例

民生档案惠及民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生档案采访三实例

发文日期:2013-11-07 02:43 发文来源:齐齐哈尔不动产 专栏:中心动态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档案局馆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拓思路,积极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记者近日采访了齐齐哈尔市档案部门。

 

      补建职工档案 维护民生利益

 

    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记者了解到,齐齐哈尔市档案局馆自2002年起就开展了为企业职工补办档案的工作,随着补办工作的日趋成熟和规范,近几年补办工作进入一个高峰期,截至2012年底,齐齐哈尔市档案局馆共为1.1万余名企业职工补建了职工档案,解决了企业职工多年因档案丢失、损毁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争议,维护了职工的权益。

 

    在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企业也经历了改组、改制、兼并、破产的阵痛,企业和企业人员的变动很大,由于历史原因,各项制度规范不健全不完善,企业丢失、损毁职工档案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改制、新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等逐步完善,职工档案与职工的权益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档案,他们的工龄计算、退休养老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人继到有关部门告状、上访,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因此,这部分人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齐齐哈尔市档案局馆注重改变传统的指导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监管,创造性地开展了企业职工档案丢失损毁补建认定工作。

 

    齐齐哈尔市档案局馆从建立健全企业职工档案丢失补建工作的各项制度入手,对企业职工档案丢失补建工作、补建程序、进展和落实情况等全过程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健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

 

    齐齐哈尔市档案局馆还对严重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单位进行了依法查处,如对齐齐哈尔市某公司收取职工档案保管费依法进行了处罚,有力地维护了档案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维护了职工利益,得到群众的欢迎,也受到了省档案局馆及市政府的表彰。近10年来,企业职工档案丢失补办工作实现零投诉,做到了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房地产档案 服务民生有亮点

 

    齐齐哈尔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档案馆建于1983年,是以房产档案为主,集财务档案、文书档案、基建档案为一体的综合性档案馆,馆藏档案60余万卷。产权处档案馆历经30年的创新发展,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2008年、2012年,产权处档案馆均被省档案局授予全省档案工作优秀集体;2009年被市档案局授予实施档案工作精品战略精品单位;2013年顺利通过了城建(房产类)档案馆省一级馆的验收工作,为全市房地产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房产档案的利用价值不断攀升,产权处的同志介绍说,房产档案在棚户区改造、惠民政策实施、地方税收等方面的利用需求越来越大,许多问题、纠纷的解决都离不开它。

 

    例如,近几年齐齐哈尔市棚户区改造力度较大、动迁时间相对集中,为保证档案查询的准确、快捷,他们在办事大厅设立专项受理窗口,同时,在档案馆内设置专项场地、提供设备,配备专项人员负责棚户区改造地段房屋档案的查询工作。为保证查询范围的准确无误,查询房屋无遗漏,在房屋档案查询的基础上,结合产籍图查询,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避免了建设成本的增加,也让图谋不轨的人无机可乘。

 

    随着惠民政策覆盖面的扩大,每年一度的低保户核验、廉租房分配及住房补贴发放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均需申请人提供家庭无住房证明。此项业务需工作人员仔细核对申请人员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明,并逐一查询每人住房信息,确保出具证明的真实性、有效性。近3年来,产权处累计为各项惠民政策实施查询档案11万余人次,通过房屋档案查询,查验冒领低保金、住房补贴64户,进一步堵塞了管理漏洞,保证了惠民政策落实的公平、合理、及时,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为税收工作提供依据。房产档案为地税部门提供房产计税依据,包括出具家庭无房证明、唯一住房证明及房产档案中作为计税依据的各类证明资料。房产档案已全部实现数字化,通过计算机检索,对所需资料直接打印,出具的有关证明材料,提高了办事效率,缩短了百姓排队等候时间,在办理房屋交易业务中,做到立等可取。近3年来,累计为地税部门提供计税依据9万余件,有力地保证了国家税收的应收尽收,杜绝“跑、冒、漏”现象发生。

 

    产权处的同志还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产权处制定了10项便民服务措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依靠档案 造福一方沃土

 

    查罕诺村位于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9公里,有3个自然村,全村人口1400480户。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通过新农村建设创造出了一个由贫穷变富庶、由落后到文明的奇迹。3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重点示范村、文明示范村”,记者一进村子就看到几块金灿灿的牌匾挂在门口。

 

    村长告诉记者,这些成绩的取得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利用档案搞生产。原来村里有一块慢坡地一直荒着,1989年村里想把它改造一下种粮食,后来找土地局查看档案图纸和资料,档案资料表明这片地含碱性较大不适合种粮食,于是,村里把这块地办了砖厂。砖厂建成后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当时收入达300多万元。村长说,砖厂一下子就把村子带活了,由于砖厂没有别的成本,收益也可观,村民在村里就可以上班,积极性也高了起来。砖厂给村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挣到了第一桶金。这个实例使村干部从此非常重视档案工作,不仅把村里的档案整理好,还每年请来专家对地里的土壤进行检测,记录各项指标,归档后以备来年查考。由于砖厂已有25年,现在已形成洼地,不能继续办了。村长说,农民什么时候都不能离开种田和养殖,他们请来专家对砖厂的土壤进行分析检测,认为这片洼地可以搞养殖,于是他们计划今年把砖厂转型改造成鱼塘和养殖场继续为村民造福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该村又利用档案把3000多亩废弃地改成水田,后又把2000多亩的慢坡地改成稻田。村长说:“现在真是‘草苗活地发暄’,村领导就是为农民服务的,我们利用档案还落实水稻高产试验田300亩,稻田500亩,生产有机大米,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村里对历史资料非常重视,多少年前就开始研究土壤,土壤的性质会发生变化,村里每年10月份请专家来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不同碱度的土壤冲洗多少遍,配什么化肥等等,得讲科学种田。”

 

    村长说,1983年前这个村还很贫穷,现在村里仅固定资产就达到了4000万元,该村今年将加大建设步伐,计划新建16栋别墅,继续完善小村治理,建外环路、修建休闲广场和水上乐园,让村民更多地享受村里的发展成果,也吸引城里人到小村休闲度假。

 

    村长告诉记者,档案的价值就是帮助农民致富,现在还是那块地,还是那些人,但是村里充实了,农民富裕了。在查罕诺村记者看到了一个现代化的北方小村正以她的方式向前发展。祝愿美丽的查罕诺村越来越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114 总第2529 第一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