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7月13日讯
“我是从广州回来办理业务的,原来预计得用一个星期时间,但今天早上8点半到10点钟,基本上就办完了,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日前,客商龙淼在办理房产交易过程中,着实感受到了鹤城政务服务的便捷。
颠覆传统模式 让信息替群众跑腿
鹤城政务服务发生变化源于我市依托政务云和政务大数据平台整合不动产登记信息资源,通过“信息集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破解体制制约,对原有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进行了一次大升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逐个窗口跑,多个地方办”服务模式。
以往办理二手房交易业务,办事群众要走13个窗口、跑上16次,耗时长、率低、服务差,二手房交易业务也因此成为了鹤城人的一块心病。
如今,由原来多窗口受理的一条龙服务升级为现在的一窗式综合服务,多窗口、多系统业务落到一个窗口人员身上,加之如今不动产登记大厅每天约300件业务左右的工作量,这对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心受理科工作人员阎明表示,一窗式服务开展以来,对我们各方面专业知识的要求更广泛了,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多了,虽然说我们工作比较累,但是看到老百姓不需要来回跑,心里就释然了。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不动产登记业务协同系统作用发挥是否到位,关键还得看办事群众的体验。
对于一窗受理的服务体验,来中心办理更名业务的市民李淑云连点赞: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态度也非常好,来办事很痛快。
“去年我有一套房子办理交易,排号、监管、受理、税务、调档……走了六七个窗口,楼上楼下的每个窗口都要排队,两三天才完事。”这次,当谢海玲来办理另一处房产买卖手续时,却感到了由衷的惊喜。只花了两个多小时,就在一个综合窗口把所有相关业务都办理完了,她非常享受这种快捷简便的办理体验。
打破惯性思维 科学提高办事效率
谢海玲等群众体验到的一窗受理的“快”,正是我市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中,通过信息集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机制创新,倒逼现有体制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调整的结果。
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真正深入的改革必然要经历它“洗心革面”的阵痛期。这一点,我市也无法回避。改革之初,由于新老系统转换,受理人员从多年习惯的审单项业务到现在审整个链条,加之4月份正值房产交易高峰期,办事大厅承载能力与群众需求出现碰撞,导致出现了“预约限号”、“群众起大早排队”等问题。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海鲲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但凡体制性的改革必然“伤筋动骨”,因为它首先要打破的是人的认识、习惯。这个打破的过程就是改革进程中修正偏差的过程,也是新的制度、秩序重建的过程,考验着改革者的决心、信心、坚定、坚持、担当。目前,大厅业务承载能力上升到400件以上,实际办理业务日均350件,办结时限平均不超过4个工作日。
据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代理副主任孙志翔介绍,机构整合以后,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由原来的两套系统受理变成了一套受理,彻底解决了重复受理、职能交叉、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就信息集成、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效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受理科科长纪永刚说,档案查询、地税、住房维修资金这些窗口的整合,不仅方便了百姓,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规范性。
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让百姓办事更方便,这一点在登记中心提供的服务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来办事,窗口一次性告知我都需要什么手续,然后帮我一次性审核,通过以后,直接叫号,等待受理,非常省心、省事。”市民付琳蓓感觉业务导办窗口的服务十分贴心。
为了方便上班族或工作期间没时间到大厅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群众,中心出了延时服务,每周六上午半天时间,全员上岗为这部分群体办理相关业务。此外,还引入EMS快递服务,对有需求的群众由邮政部门代为领取证照并邮寄到家里。
“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体系日臻完善
目前,我市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支付平台、“鹤城在线”城市综合服务手机端为主体打造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已给办事群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非凡体验。
孙志翔表示,中心目前正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把所有的各类系统集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开通网上预约排号,网上预申请,网上查询等业务,以及开展查询、打证等自助服务,进一步丰富老百姓的办事手段和方法。
市信息中心副主任常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介绍了不动产登记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说,结合我们城市的综合服务APP“鹤城在线”,老百姓可以网上进行提交要件、预约、排号。未来,我们还可以实现网上提交要件,网上进行签名,实现不见面现场审批,通过APP进行相关缴费。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预计今年10月份将实现网上全流程要件提交审批和不见面办件的目标,真正实现让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腿。
改革从不止步,服务群众没有休止符。随着不动产登记协同系统在提升办事效率和群众办事体验上获得成功,我市让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的愿景,必将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