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心动态 :强服务宗旨 树行业新风 让雷锋精神永驻 ——市产权处弘扬雷锋精神纪实

强服务宗旨 树行业新风 让雷锋精神永驻 ——市产权处弘扬雷锋精神纪实

发文日期:2012-03-05 09:02 发文来源:齐齐哈尔不动产 专栏:中心动态

多年来,市产权处在扎实抓好窗口服务工作的同时,把学雷锋精神,走雷锋之路,创雷锋业绩始终贯穿于日常工作当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系列学雷锋、树新风、见行动的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近日,市产权处在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利用宣传板报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在日常工作中产权处学雷锋见行动的真实写照。

镜头一 创新就是要为群众带来方便

窗口单位的服务效率始终备受群众关注,一直以来,市产权处党委一班人把“服务”作为最高追求,坚持始终,倡导并践行让办事群众“只进一次门、少跑一趟路”的服务根本,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从2005年研发使用《数字化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短短几年,通过不懈努力,率先在国内同行业现了90%以上业务的立等可取,结束了长达30余年的房屋登记办证一项业务需要几个工作日,办事群众要跑好几趟的历史,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发展、服务于民的宗旨。“管理有规范、服务无止境”他们凭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发了集大厅办事程序于一身的“便民服务直通车”,在国内同行业首次开辟了“远程办公”模式,彻底实现了窗口服务工作由静态管理向动态服务、由单纯管理向上门服务的转变。几年来,他们通过便民服务直通车,把服务送到了千家万户。 2009年,为了保证大商集团按时与业户履行合同,便民服务直通车开进了闹市区,现场为800多业户办理房证,既维护了业户权益,也为投资商解决了难题。为了支持重大项目工程,便民服务直通车深入“棚改”工地、企业、区居民家中累计上门服务近千余次,先后为8000多户动迁居民现场办理了相关手续;为企业、部队3200多户房屋现场发证;为3000多偏远村镇农民送证上门,让群众第一次感受到足不出户就能办产权证的便利。

镜头二 让雷锋精神扎根到日常工作中

面对社会上一些“雷锋同志没户口,3月来了4月走。”的说法,市产权处坚持以开展“让雷锋精神永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干部职工们立足本职学雷锋、爱岗敬业见行动,把雷锋精神扎根在每一名职工心中,把学雷锋、做雷锋作为一种工作常态,从而,使各个工作岗位上涌现出大量做好事不留名,帮贫济困、拾金不昧等鲜活的例子。

产权处办事大厅每天要接待成百上千的办事群众,人来人往,有些群众办完抵押登记业务马上要去银行办贷款,匆忙中丢失文件、手包的现象很多,更有丢失了以后根本回忆不起来在那里丢的,这类情况一个月中不知道要发生几次,但每次被产权处职工拾到后,都会千方百计地送回到失主手中。如:产权处职工张晓杰同志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期间捡到一个手包,里面有几万元现金和一些重要文件,他马上根据包里的身份证查找到失主的电话,可怎么打失主电话总是关机,他立刻赶回单位把包交给了领导,通过熟悉失主的同志想方设法与失主取得联系,当失主接过失而复得的手包后拿出几千元现金感谢他的时候,他却婉言谢拒了。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很多,从正式职工,到一名普普通通的清洁工人,他们每一次都以一种平常心态对失主说着同样一句话:“这没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感谢某同志热情周到的服务,帮我解决了难题、感谢某同志拾金不昧的崇高精神、敬业正直、为民解忧、感动我心……”,多年来,产权处委工作部接到过大量群众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也表彰奖励过大批好人好事,正向处党委书记、主任张春德同志风趣的说:“雷锋的户口在我们处落了”。

镜头三 把学雷锋活动变成实际行动

雷锋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如果简图解为扫大街、扶过马路的老人等行为,那就只能是一种形式。多年来,市产权处把弘扬以“雷锋、铁人王进喜、马恒昌小组”等一系列民族精神作为提升职工队伍素质,陶冶党员干部情操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上门服务、帮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产权处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句歌词变成了现实,真正的把雷锋精神赋予了生命力。

近年来,市产权处全处职工注册为志愿助残者,在工作实际中,他们在推行便民服务举措上,通过增设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三年累计为残疾人或因特殊原因不能到厅办理业务的群众上门服务达2500多次。围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日,深入开展“扶贫助残送温暖”、“扶贫助残一帮一”活动,切实形成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通过实施优惠减免为贫困家庭、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从事个体经商和从事生产劳动活动提供帮扶,让他们实现就业走上富裕之路。除了为残疾人提供便利设施以外,他们还增设了服务引导台,在大厅中,只要遇到有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前来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都会主动上前为他们全程代办业务。近年来,市产权处党员干部同社区5户贫困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深入他们的家中了解情况,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党员干部为他们捐款、捐物,生活中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党政工青自发组织捐、捐物累计近10万元。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为我市贫困家庭沈玉贤、患白血病的金景阳同学和多户贫困残疾家庭累计捐款、捐物达2万多元。2009年,在村镇换证工作中,为铁锋区四家子村新发屯残疾农民何树群等10户贫困农民家庭开展了“送证进村镇”活动,党员们还自发捐款为该村贫困家庭和残疾家庭缴纳了换证工本费。在“棚改”动迁服务中,为了方便动迁户办理动迁手续,便民服务直通车累计三年现场实施办公800多次,让全市5000多户动迁居民享受到上门服务。做好事不图名,产权处六名团员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四口仨重病七旬老妪苦支撑 “如果我去了,老伴和孩子怎么办?”》的文章后纷纷捐,以尽绵薄之力真情表达了他们的心意,“以后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可以给我们打电话!”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让这一家四口人感受到了和谐社会无比的温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