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风工作中,市产权处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着眼点,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切入点,改进作风、提升素质、规范管理、优化环境,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一、强素质树形象,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是做好为民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市产权处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全处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促进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建立和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制度,成立了职工培训教育中心,开办网上学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全面提升整体能力水平。目前,全处干部职工100%持证上岗,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91%,一大批业务骨干在窗口服务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几年来,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74项,工作创新10余项,其中自主研发的《数字房产信息管理系统》被省科技厅授予科学进步二等奖。二是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建立了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开展绩效考核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在每个服务窗口设立群众满意度评价器,通过量化考核、群众评议,评定等次、奖优罚劣,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树立群众满意形象。以“关注民生、改善环境、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岗位竞赛”、“业务比武”、争创“文明服务窗口”、“干部进万家、服务送温暖”等载体活动。干部职工以“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窗口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规范服务,树立了优质、文明、高效的服务形象。2008年在国内同行业首次实行“假日服务”后,又推出了早九晚四午间不休息的无缝隙办公时间,既保证了业务连续性,又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二、重创新促发展,不断优化为民服务方式
市产权处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处、兴处的关键,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能,使窗口服务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一是实行数字化管理。依托《数字房产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内部机构设置,推行“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结,率先在国内同行业实现了业务办理立等可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两年来,窗口受理业务15.4万件,接受企业和群众咨询10多万(人)次,服务社会满意率达到99%。二是开通远程办公。运用无线网络技术,通过“便民服务直通车”的承载,开通了“远程办公”模式,使窗口服务工作实现两个转变,即由静态管理向动态服务转变,由单纯管理向上门服务转变。通过远程办公,居民不出小区就可以集中办理产权证的相关手续,群众亲切的誉为“移动产权处”。近三年,“便民服务直通车”走企业、进社区,送证上门8000余件(次)。三是建立智能化服务平台。采用了国内领先的活体指纹认证、电子图章、数码实时拍录、自动派件、二代身份证自动识别录入、虚拟三维档案、非接触电子标签、短信自动通知等应用技术,启用了多媒体触摸查询系统、智能排号系统、液晶广告机、大屏幕显示器等高精设备,打造了一高效、权威、开放、综合的智能化房产信息服务平台。先进、便捷、高效的服务,得到了办事群众的普遍好评。
三、重实效惠民生,深入拓展为民服务领域
他们突出行业特点,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全方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今年,市产权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又在大厅内增设了“预约服务,重大项目服务窗口”,围绕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职业道德要求向具体行为,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由形象型服务向实效型服务的转变。相继开展了“服务棚改工程、支持大项目”活动,深入到“棚改”动迁现场第一线,为动迁户上门办理产权灭籍单3万余件,既方便了动迁居民,又争取了开发施工进度;为华鹤阻燃门厂理顺了产改业务,并利用节假日协助该企业到省办理贷款业务,使其在最短时间内理顺了产权关系、盘活了资金。每年深入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现场办公500余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服务社会共享资源。创办了《齐齐哈尔市房产信息网》,通过“商品房预(销)售网上备案系统”和“存量房网上签约系统”,建设“市带县”个人住房信息网络化工程,使全市房地产交易在“阳光”下操作,既规避了风险,规范了行为,又保障了群众利益。借助“房产市场行情分析”、“三维虚拟档案库”和“卫星遥感影像图”等手段,为金融、财税、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房产信息资源共享,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支持。三是服务群众为民解困。在办事大厅增设了引导服务台,随时答疑解惑,引导代办。对下岗职工、残疾自谋职业者,实行填写表格、拍录、租赁鉴证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在上门服务的基础上推出电话预约服务,让行动不变的特殊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相关业务。近三年,为老、病、孕等弱势群体提供上门服务2100多次,为贫困、残疾家庭办实事、解难题40多件,累计捐款、捐物2万多元。
通过参加行风评议活动使市产权处在管理、服务及各项工作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和突破。截止到今年9月底,业务总量达5.2万件,税费收缴1.18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94%。并顺利的通过了全国文明单位国检,先后获得全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先进窗口、市第二十九届劳模大会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多荣获省、市行风工作先进单位。